新规施行!北方沿海城市探索节水新路径

发布日期:2025-02-11 16:41 编辑:节水办 来源:宿州市城市管理局 阅读: 字号:【  

  区分不同用水,实行差异化水价,确定执行特种水价的行业范围;对用水达到一定规模的单位实行计划用水管理;明确城市道路清扫、城市绿化、景观用水、洗车等有条件使用非常规水的,应当使用非常规水……新修订的《烟台市节约用水条例》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山东省烟台市是北方沿海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为415立方米,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11.42亿立方米,实际用水量已达11.05亿立方米,常规水利用量已接近总量控制指标上限,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迫在眉睫。2019年3月1日起,《烟台市节约用水条例》施行。多年来,烟台市以全省二十分之一的水资源总量,创造了全省九分之一的地区生产总值。

如何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烟台市探索出了北方沿海缺水城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新路径。
健全节水制度政策体系
随着烟台市地区生产总值破万亿元,裕龙石化、万华蓬莱工业园等一批千亿以上重点项目接连启动,用水需求大幅度增加。如何以有限的水资源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烟台市面临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烟台市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大力推进非常规水利用,打造大型工业园区全链条节水模式,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10.87立方米,用水效率位居全国前列。我国首部节约用水行政法规《节约用水条例》出台后,烟台市立即组织进行《烟台市节约用水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修订,对进一步严格取用水总量控制、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计划)累进加价制度,以及规范再生水、集蓄雨水、海水淡化水等非常规水利用作出了明确指示。

新修订的《条例》规定市、沿海区(市)人民政府制定海水综合利用计划,推广应用海水淡化技术和装备,科学开发利用海水资源,减少常规水使用量;提倡居民一水多用,推广使用生活节水器具,不得将生活用水用于生产、经营;规定工业企业采用先进、适用节水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用水水平超过用水定额的,应当限期进行节水改造。
非常规水利用量显著提升
“将再生水、海水淡化水、矿坑水等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联合发改、城管、海洋渔业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常规水配置利用工作的意见》,在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时,按规定配备非常规水,推动全市非常规水利用爆发式增长。”在《烟台市节约用水条例》新闻发布会上,烟台市水利局副局长景旭围绕再生水利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基于工业大市的基本市情,烟台市科学研判用水结构和需水状况,将大型工业园区作为全市节水的突破口、再生水利用的主阵地,烟台市工业园区全链条系统节水模式更入选了山东省水利改革典型案例。

近年来,烟台市许多工业园区海水淡化设施拔地而起、项目落地开花,再生水和海水淡化水已成为城市的第二水源,破解了工业生产与民生争水的困局。

将膜法海水淡化装置与热法海水淡化装置串联运行,利用热法余热提高膜法原水温度和制水的产水率,形成了热膜耦合联通,既降低了成本,又大幅度提高了供水保障能力——这就是山东裕龙石化有限公司创新研发的热膜耦合法。

在黄渤海新区万华工业园,2座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达9万吨每日,每年自产回用再生水达到2000万吨,收集雨水80万吨。“对12套共120座循环水冷却塔加装消雾节水模块,同时加大循环水供水和回水温差,在冬季更多使用环境冷量进行非蒸发式降温,每年可节水100万吨。”万华工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
发展壮大节水产业新业态
烟台是山东省重要制造业基地和沿海开放城市。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发展壮大节水产业新业态成为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路径。

日前,山东省节水产业重点企业山东招金膜天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当地水利部门报送5000万元“节水贷”申请,恒丰银行为企业确定额度3000万元的知识产权挂钩“节水贷”金融服务。此次贷款将用于节能型抗污染反渗透膜、节能抗污染MBR(新型水处理技术)膜、重点污染环保治理项目、废水零排放工艺的生产和研发。

烟台市积极培育节水产业,截至目前,已遴选4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第一批节水产业重点企业,积极实施全域合同节水管理,大力推广“节水贷”,2024年联合金融机构为节水企业累计发放“节水贷”6900万元。



来源: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中国水利报》2025年1月16日第5738期(原题为《山东烟台市探索北方沿海缺水城市节水路径》

    

分享到: